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教学动态>正文
搜索结果

看见每一束光:督导视角中的优秀教师--李萌:案例赋能实战,多维解析企业竞争环境

2025年03月19日 18:15  点击:[]

3月19日上午,财务管理系李萌老师在6号楼304教室上了一节《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本节课程以“竞争环境分析”为核心,通过理论讲授、案例研讨、互动评分等环节,生动展现了企业战略分析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

一、课前测试锚定基础,理论模型直击核心

课程以一场聚焦“产业环境分析”的课前测试拉开序幕。通过提问PESTEL模型、波特五力模型的应用场景,李萌老师带领学生迅速回顾了上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并强调“从宏观到微观的递进是战略分析的关键”。她指出:“宏观环境决定企业生存的‘土壤’,而竞争环境则直接塑造企业的攻守策略。

随后,李萌老师通过思维导图系统拆解了“竞争对手分析四要素”(目标、假设、能力、策略)与“战略群组分析”的逻辑框架,并以饮料行业为例,阐释了如何通过产品多样化、新产品程度等维度划分战略群组。“企业竞争如同棋局,既要看清对手的棋路,也要识别棋盘上的势力范围。”

二、学生案例实战练兵:从乳品之争到咖啡赛道突围

理论讲授后,课堂迎来高潮——学生小组案例分析视频展播。第一组聚焦乳饮赛道,以养乐多与蒙牛优益C的竞争为样本,从产品定位、渠道布局、消费群体画像等维度剖析双方差异化策略。视频中,学生通过对比指出:“养乐多以‘活性菌’概念深耕细分市场,而蒙牛优益C凭借供应链优势加速下沉,二者虽同属益生菌饮品,但战略路径截然不同。”

第二组则以星巴克为核心,绘制咖啡行业战略群组图谱:瑞幸以“性价比+数字化”抢占大众市场,Manner依托“小店模式”主打都市白领,而星巴克通过“第三空间”体验构建护城河。视频中动态可视化的群组划分,直观呈现了不同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竞争壁垒。

“为何星巴克鲜少参与价格战?”“养乐多的海外市场策略能否复制到蒙牛?”案例展示后,其他小组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辩论,李萌老师适时抛出关键追问,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针对“战略群组流动性”的讨论,她补充道:“技术颠覆或消费变迁可能重构行业格局,企业需动态审视自身在群组中的位置。”

三、多元评价促反思,预习任务启新章

为强化学习成效,课程设置了多维评分机制。全体师生依据讲稿深度、PPT逻辑性、讲解流畅度、视频创意性四大维度(满分100分)为案例打分,评分结果将计入小组作业成绩。“这不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场跨组学习”,李萌老师表示,“通过互评,学生既能发现他人亮点,也能反思自身不足。”

课程尾声,她以“咖啡行业技术革新案例”为引,布置预习任务——研读内部环境分析的资源和能力分析与价值链模型,并预告下节课将结合企业财报数据展开实操训练。“战略是内外环境交织的产物,下一站我们将由外向内,探寻企业的核心基因。

四、案例活起来模型用起来师生双评沉浸式课堂

本节课通过“理论-案例-实践”的闭环设计,将竞争环境分析工具融入真实商业场景。观摩教师评价称:“案例选题贴近生活,评分机制激发主动性,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创新。”参与学生亦表示:“在分析、质疑、修正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模型如何‘落地’。

五、战略思维薪火相传:教育创新点亮商科未来

李萌老师的课堂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商科教育改革的多元光谱——在这里,理论模型不再是静态的教科书公式,而是解剖商业世界的动态手术刀;案例分析也不止于纸上谈兵,更成为培育战略思维的实战沙盘。这种"以现实为教材,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理念,正重新定义着商科人才的培养范式。当学生带着竞争分析的思维工具走出教室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图谱的延展,更是一种穿透商业本质的认知升级。这或许正是商科教育的深层使命:在数据与案例的交织中,锻造未来商业领袖的战略眼光与破局智慧。讲台上,李萌老师正在书写这样的教育答案。

上一条:通过推优交流 促进课程思政 ——商学院召开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暨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评审会 下一条:聚焦教学督导 助力学院发展——商学院督导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element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