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型自贸区建设创新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交大举行
央广网西安5月12日消息(记者雷恺)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求,助推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作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的延续,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贸区研究院与陕西省自贸办共同主办的“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创新发展研讨会”今天(12日)在西安交大南洋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部分自贸区建设单位以及企业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全国范围内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进行交流探讨。福建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教授,对我国各自贸试验区存在的薄弱环节、区域分布、功能定位和合作模式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应加强对自由贸易港区域的统筹协调布局、完善集约优化管理以及形成协同合作新局面的政策建议。天津自贸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教授认为自由贸易港开放力度在“一线”,财税收政策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及其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建设“双二线”下的监管体系。海美华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贵华教授,分析了当前中美贸易与自贸区实践、口岸经济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建立陕西自贸区新型政务外贸综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陈浪南教授依据项目评估相关性,有效性,效率,可持续性和影响准则,从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等方面总结了一带一路政策有效性评估的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冯宗宪教授,提出自贸试验区的评估应坚持以主要建设任务为导向,构建集政府职能转变、金融、投资、贸易、法制保障为一体的综合评估框架。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教授认为围绕三个经济应从政策市场环境、企业整合能力、物流与服务等方面来强化执行力,才能助推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及陕西的追赶超越。
西安商用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工程实验室主任刘缨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王珍珍副教授以及交大自贸院项目负责人李万强教授、沈悦教授、郭雪松教授、王可副教授、赵方博士还分别围绕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助力陕西自贸建设、自贸区建设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与学习策略、贸试验区法治实验田、中国(陕西)自贸区建设中的金融创新、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路径及对策、优化内陆自贸区海关监管模式问题探析以及陕西自贸区合作园区模式研究等方面展开了充分交流,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本次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创新、协调互补”的理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扩大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积极探索建设内陆型自由贸易区集聚创新智力、总结多方经验、深化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航程已经开启,陕西自贸试验区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以促进陕西在转变政府职能、金融、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为推动陕西创新发展、实现追赶超越贡献更大力量。
交大自贸院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和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适应中国自贸区发展的自由贸易发展之路、自贸区政府治理与创新之路、自贸区良法善治之路。自2017年3月成立以来,交大自贸院已承接自贸区政策咨询与战略研究项目五十余项,一批研究成果陆续以决策建言的形式报送省、市级相关领导并得到批示;《自贸院之声》《走进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刊物、成果陆续出版;面向陕西自贸区各片区功能区开展服务、咨询、宣传工作一百余次,为陕西打造内陆型自由贸易区贡献思想智慧,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