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与西安国际港务区长期合作的基础上,2013年12月,我校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获批为省级基地。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贯穿从新生入学(认知参观)、学期中间岗位实习到毕业时就业+创业双选择的全过程合作。截至目前,国际港务区已经接待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参观见习、岗位实习和就业12批次,累计达700余人。
2.与西安国际港务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开展了“国际陆港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国物流学会和教育部物流教指委立项)、与其陆港集团开展了“基于关天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国际港务区发展研究”(西安社科项目)、与其经济发展局开展了“物联网时代的国际港务区发展研究”(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立项)等多项课题研究合作,其中1项课题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荣获市级优秀奖。
3.与西安国际港务区、上海海事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试点,在海事大学设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教学点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可聘请我院若干优秀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承担默写课程的主讲任务或论文指导教师。
4.2013年7月,接受铜川市耀州区政府委托,为其论证设计建设铜川商贸物流产业园区项目。为此,我院组建了以徐德洪副院长等研究骨干为核心的项目团队,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商贸物流调研。通过调研、多方论证和大量数据分析后,项目团队撰写了《铜川商贸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该项目规划占地500余亩,预计一期投资4-6个亿,已经被耀州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立项。
5.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召集发起成立了中国港口协会内陆港分会,并在我校设立分会秘书处,校内多名教师参与了筹委会工作。双方互派骨干人员到对方单位挂职或参与了具体工作。
6.2013年,在全国大学生条码自动识别知识竞赛中与我校校友创办的企业“陕西我家菜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应用方案“基于二维码应用的我家菜园创业方案”荣获团体总决赛银奖,另获个人特等奖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3个,总成绩居全国第一。
7.2013年我校被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评为全国条码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物流学会评为全国产学研基地;陕西省国际(口岸)物流人才培训中心。依托国际陆港学说首创优势,建有国内唯一的“陆港经济与物流发展研究中心”和政、校、企三方共建的国内第一个“二维码电子凭证应用(OTO)研究中心”。
8、截止2012年,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EI 2篇)。主编或合编省级、校级教材10部(其中出版个人专著1部)。此外,由国贸专业教师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15项,其中主持完成校级教学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国家、省部级和横向课题10多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多项。逐渐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科专业建设特色。